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学习园地>>正文
关于印发《党委书记刘湘玉、校长李利英在学校202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2022-02-24 16:46  


  关于印发《党委书记刘湘玉、校长李利英

在学校202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校属各单位、各部门:

2月20日,学校召开了2022年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刘湘玉、校长李利英在会上作了讲话。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2022年2月21日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学校202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刘湘玉

2022年2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学校2022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动员全校干部师生振奋精神、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学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校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完善目标管理、促进能力作风大转变大提升的重要一年。刚才,3位校领导代表学校对2021年疫情防控、荣获厅级及以上集体荣誉、目标管理考核的先进或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扬;4名目标考核优秀单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讲的很好,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创新;李校长对2021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022年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成绩经验,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信心和决心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学校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在安全压力大、关键节点多、重大改革多、重要任务多的情况下,统筹推进事业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学校发展呈现明显新特征,概括来讲有以下六点:一是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更加有力。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同时把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性地落实到事业发展各方面,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新突破。二是统筹发展、安全与民生工程更加有效。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融入到事业发展各个方面,平稳推进各项工作,同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发展提速与优势叠加更加显现。学校的应用型办学传统优势、行业优势、省会地域优势、人才聚集优势不断凸显,2021年办学收入创历史新高,新获批省级科研平台2个,高层次科研项目和成果、横向经费都有了很大提升,学校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发展成果的集中性、批量性、倍增性增长的鲜明特征。四是基础建设转化为办学优势更加突出。稳步推进西区4号实验楼、南校区装配式实训楼等重大项目;与高成长性企业合作共建河南省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盘活学校资源,恢复南阳路校区办学功能;在巩固基础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的办学资源、办学要素倾注到办学特色和优势上来,办学优势逐渐形成。五是办学结构和队伍建设更加优化。随着干部换届和硕士点建设等发展需要,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走到领导岗位上来,干部年龄结构得到了很好优化;高水平人才引进也有了新突破,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本专科专业比例、本专科在校生比例、学科专业结构等都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学校办学整体结构已经从“扩大规模和增量为主”转到了“提升质量、做优增量”上来。六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凝聚河工精神更加彰显。一年来,学校从物质、精神、制度等各个层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建设,加大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注重抓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向上向善的河工精神在办学实践中,尤其是在防疫等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彰显。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河工人团结协作、砥砺奋进的结果,也是我们长期积淀、厚积薄发的结果。回顾这一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五点经验和启示:第一,党的全面领导是学校高质量发展之“根”。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强化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第二,改革创新是学校高质量发展之“源”。我们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等,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大力推进行业学院和产业研究院建设,综合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等不断完善。第三,重视人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之“本”。我们坚持把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第四,务实重干是学校高质量发展之“基”。我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全校上下崇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启动并推进了换届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凝心聚力是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要”。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导向、重引领、聚合力,广大干部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好的经验与做法,我们要长期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加以深化。借此机会,我代表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改革发展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研判形势,切实增强推动发展的危机感和主动性

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这既给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要增强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切实增强加快学校事业发展的危机感和主动性。

第一,从世界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现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背后的秘诀就是发达的教育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和发展强国,这同当时优质的高等教育密不可分,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出现了牛顿等许多科学巨匠和一批重大研究成果。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把科学研究作为大学重要职能,带动了慕尼黑大学等一批新型大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近现代以来,美国采纳德国现代大学模式,设立一批研究性大学,并通过“莫雷尔法案”建立一批“赠地学院”,逐渐演变为理工科大学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美国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工业国家,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特性逐渐凸显。二战后日本在废墟中崛起,与重视和发展教育也是密不可分。

第二,从国内看,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新一轮以教育现代化为引领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兄弟省市纷纷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广揽各路人才,提高本地综合竞争能力。深圳原本没有高水平大学,20年前就提出不遗余力发展高等教育,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一批高水平大学落地,为其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科技大学催生了一批掌握核心科技的“科大系”企业,为安微的量子通信、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强大动能。海南、湖北、湖南、天津等省市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在人员落户、住房补助、人才补贴等方面也是各出奇招。谁抓给予更主动,谁就容易聚集创新资源、抢占发展制高点。目前,全国137所“双一流”高校中我省只有2所,465个规划建设的世界一流学科中我省只有3个。

第三,从省内看,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十大战略”,并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可以说,社会对科技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迫切,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需要大量高端创新型人才和大批高技能人才。对照这些需求,我省在学校布局、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对接上下了很大功夫,省里“十四五”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对各高校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定位,给我们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了明晰的导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郑大围绕“双一流”建设、河大围绕新校区建设、工大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还有农大、科大,都是提前布局、超前谋划、鼓劲发展。

第四,从我校看,既有发展优势又有发展挑战。近年来,我们狠抓内涵、特色和创新发展,形成了一些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一是目标战略定位“准”。在即将实施的“十四五”规划中,在坚持第一次党代会关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将工业软件建设纳入其中。这一目标既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发展实际,又高度契合了省委、省政府对我校进一步发展的决策部署。二是区位优势“强”。我校身处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有很明显的区位优势,所产生的“虹吸效应”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三是发展态势“好”。经过不断努力,我们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不少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目前整体办学压力不大。四是校园环境“优”。“一校三区”占地2600余亩办学大格局且主校区弹性发展空间巨大的基础上,持续改善校园环境,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得到广大校友和周边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五是精神状态“佳”。一系列改革发展的举措,激发了广大干部师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斗精神和朝气蓬勃的状态已经成为河工人的精神底色。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一是内涵建设仍有不足。如,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梯队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比较缺乏,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的高层次成果、平台和项目不多;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教室、实验室、宿舍大都设备陈旧,智慧教室数量不多且建设标准不高;学生宿舍空调安装迫在眉睫;“数字校园”任重道远,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实验用房不足,各文科学院实训的基本条件有待改善。三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干部和人才的教育培训还没有跟上,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的意识不强,教学和科研水平不高,服务社会能力不足。

同志们,要认清学校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视机遇和挑战,既要坚定发展信心,走好脚下之路,又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任何时候既不能盲目乐观、急于求成,也不能悲观丧气、坐失良机。

三、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2022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综合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聚焦硕士学位点创办和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统筹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认真落实“12347”工作布局和思路,在服务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刚才李校长已经对2022年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下面我再强调十项工作。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事业发展和管理服务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要面向青年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健全完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新模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全体教职工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落实好劳育、美育、体育,打造我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特色亮点。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培育新的教学成果,不断提高育人实效。

二是抓实党建和思政工作。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党建意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六位一体”工程,进一步提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水平。要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持续推进换届后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激发起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巩固深化“两化一创”强基引领行动,持续推进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风险排查和分析研判,做好舆情管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要高度重视、正确看待巡视工作,在思想上、材料上、工作上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做好接受省委巡视和巡视整改工作,达到以巡促改、以巡促治、以巡促建、以巡促发展的效果。

三是加强专业硕士点培育工作。要优化路径、科学施策,按照一点一策、适度超前、按需激励的原则,围绕学科方向、特色领域、团队人才、科学研究、支撑条件等,以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会计、软件工程等专业作为培育建设重点,加快专业硕士点建设步伐。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经常走出去看一看,及时掌握各方面信息,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重点培育点和梯次培育点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力争2026年学校达到硕士授权单位申请基本条件。

四是推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现在的双一流二期建设强调以学科为重点,这种政策导向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今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学科又有了新增加,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都在积极准备申请一流学科。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加强顶层规划,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要加强建设力度,再遴选和培育一批重点学科和专业。要聚焦优势学科专业,按照河南“十四五”期间战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尤其是河南省煤炭、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需要,重点培育资源环境、纺织服装、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管理和软件工程等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通过重点倾斜、资源优化,增强学科造血功能,进一步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持续深化人才战略,推动形成尊才爱才、育才用才、容才聚才良好氛围。要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人事管理、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分配与考核等人才和人事制度。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提高工业软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人才引进待遇,做到人才引进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真实反映用人需求并具有前瞻性。要探索制定学校“三定”方案,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充分激发人才潜力。

六是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这次将科技处与社科处合为科研处,并不是简单的合并,也不是走回头路,而是以更高的标准,统筹推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使科研管理工作更高效率,使科研管理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科研部门要借这次东风,深入领会上级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赋权二级教学单位,探索形成更加合理的经费分配方式。要积极推动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发展依托平台培育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或科技服务团队,实现平台和团队高度的相互依托和协同支撑。要实施好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突破计划,不断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要和省科学院及时对接,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要继续深化和周口、平煤的合作。

七是做实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要坚持严管厚爱,找准短板并积极发力,尽快解决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把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切切实实的行动上。要结合书院制改革,积极探索推进一站式社区服务,加强宿舍管理服务,建好宿舍辅导员工作室和文化小站,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延伸。要着眼长远,推动实施团学骨干育苗工程,加大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工作力度,确保团学工作后继有人。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深化专业教育和课程改革,支持鼓励学院特色专业开发专创融合课程。要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实施生源质量与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统筹布局建设生源基地、就业基地。

八是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要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同时执行好财务政策。要注意节约,当前疫情仍未结束,疫情影响很大,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提出要过紧日子,我们虽然情况还比较乐观,但也要学会过紧日子,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等习惯。要增强服务意识,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主动作为,把优质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持续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和优质化服务水平。

九是加强内部治理。要坚决推进依法治校和依规办学,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学校章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加注重目标管理。今年的目标管理卓有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特别是职能部门的考核,要更加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营造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要强化督导督查工作,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 十是坚决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要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在推进学校发展中,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确保学校稳定的前提下,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进一步丰富育人元素、美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着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首位”的思想,加强学校安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全年“零事故、零上访、零案件”,争创“省级平安校园”。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联动,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良好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强化师生健康教育,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学校大局安全稳定。

四、履职尽责担当,推动学校发展行稳致远

当前学校正处于发展提速、转型攻关的重要战略期,为进一步加强工作、促进发展,下面我对全体干部职工提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全省上下正凝心聚力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亲切嘱托,正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楼阳生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河南和国家创新高地,出路在创新,关键在人才,根基在焦旭。每一个河南教育人,都要有担当意识,时刻把“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放在心上,深刻认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地位,下好教育优先发展的先手棋,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国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省委、省政府这么重视教育科技、学校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河工人,都必须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切实增强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本领,为学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要进一步振奋精神。精神振,则天地宽。要坚定发展信心,以“箭在弦上”的压力感,干在一线,走在前列,坚持把工作标准调到最高,把精神状态调到最佳,使学校的整体设计和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效果。要以身作则,自我加压、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主动作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志,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三鼓劲儿”精神,争做党和师生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要持续巩固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服务的理念和意识,着力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好师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心系师生、情系师生,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归属感的幸福度,充分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集强大发展合力。

三要着力攻坚克难。学校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叠加的大好局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当前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的艰巨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层出不穷的艰难险阻,我们要保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强化“答卷”意识,大胆改革创新,遇到矛盾不绕,碰到问题不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努力争创一流业绩。要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不能顾此失彼,善于抓主要矛盾、抓核心、抓关键,集中力量在一些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四要加强能力作风建设。要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把贯彻落实“13710”工作制度作为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政治责任,切实解决“怕、慢、假、懒、乱”等问题。要大兴学习之风,加强思想武装,夯实理论基础,不断增强把握发展规律的战略判断本领、应对复杂矛盾的团结凝聚本领、深化综合改革的开拓创新本领、调动多方力量的合作交流本领,着力提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要大兴尊师重教之风,全面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解决好基层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刻把握我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吃透情况、把准方向,切实增强办学治校、推动发展的能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落实学校“一统十联”实施办法,强化监督职能,严管厚爱、从紧从严,突出整治师生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决不允许四风现象再度抬头。要认清形势、主动作为,以创新、奋进的姿态和严实的作风,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五要注重工作方法。要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要加强沟通。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度,充分交流思想,把握正确方向,让决策更加科学、更加规范;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向他人学习,发挥优势、各展所长,不断提升工作质量;要借鉴创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和合作的力度;要注意细节。工作要细致,特别是文字材料,必须要严格要求。要严管厚爱,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激发党员干部想干事敢干事的热情,确保干成事不出事;要向上向善。行之有矩、行之有范、行之有礼、行之有善,引导广大师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要团结一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和谐稳定、上下一心,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努力营造既讲友谊又讲原则、既讲奉献又比作为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六要狠抓工作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校的战略部署需要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来具体落实。各二级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认真对照学校下一步的重点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落实举措,服务好学校发展大局。要围绕学校2022年工作要点,找准任务、扛起责任,制定详细的任务分解清单,明确责任、细化到人,形成逐级延伸、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要严格督导督查,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责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部门、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跟踪督查和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严格考评,扎实开展好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述职评议考核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加大考核考评力度,充分发挥好考评结果的导向作用,以评促建、评建并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提升。特别是新的领导班子,要接续奋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抓好落实,展现新人新气象。

同志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化解发展中的困难,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统筹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祝新的一年大家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李利英

 2022年2月20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寒假转眼过去。整个寒假,全校上下按照学校的部署安排,继续贯彻“学生休息,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不休息”的工作理念,踏实工作,精心管理,贴切服务,有序推进了学校的事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两办、纪委做好了目标管理考核、发展谋划和巡视准备等工作;组织部按计划推进了干部换届调整;教务处做好了一流专业申报、专业集群建设谋划、线上教学准备等工作;发规处完成了“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修订;科研处和材化、纺织、服装等学院推进了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建设;人事处完成了人才引进、绩效政策修订等工作;实验室中心和管理工程、机械、服装、安工等学院推进了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建设;基建处推进了装配式建筑和4号实验楼建设工程;后勤、保卫处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了学校的供水、供电和安全稳定;学生处、财务处、国资处、审计处、基建处、国际处等部门围绕学生管理、基本建设、资源配置、合作办学等做了大量工作;各院部积极安排新学期的教学和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可以说,整个假期,全校上下都在担当作为、砥砺奋进。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对全体中层干部和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学期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压实责任,更好更快地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苦干实干,取得高质量发展成果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国家“十四五”开局,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新征程。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了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宏伟蓝图。学校统筹推进防汛抗疫和事业发展“两战并重”和“双战双赢”,以改革创新破瓶颈,用苦干实干求实效,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构建党建思政新格局,增强了学校发展引领能力。深化党建“五项工程”和靖宇精神“六个一行动”,全面实施“一统十联”领导班子监督机制,顺利推进干部换届调整,常态化开展校内巡查、纪律作风突击检查和党员干部政治谈话,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事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抓好党史学习教育,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完成为群众办实事200余项,产出一批制度性成果,更好凝聚了发展的精神动力。出台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行动方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大格局。实施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双轮驱动”,全体校领导进课表讲思政课,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按照“对接产业、强化应用”的思路,改革育人模式,建设了知行书院与力行书院,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强化思政队伍建设,两批次引进辅导员41人,校内转聘21人,思政队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河南教育情况》等上级工作简报先后7次对我校党建思政、党史学习教育和改革发展情况宣传介绍。

二是编制“十四五”规划,完善了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河南省委关于高校创新发展和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的部署安排,编制完成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保障等。其中目标任务是,贯彻落实新时期“三步走”发展战略,以达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条件为发展总目标,高质量完成“示范校”建设第二阶段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推进河南工业软件大学建设。为实现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七大战略、十大重点工程和四大发展保障。学校“十四五”规划即将提交学校教代会审议,请广大教师认真研判,并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三是推动教育教学新发展,增强了学校发展基础能力。学校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引领,以召开教育教学会议为契机,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出台《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行动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纺织服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等制度为依托,将教育教学改革推向了深入。新增本科专业2个,省级教研项目2项,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4个、一流课程15门、课程思政样板课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荣获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考取研究生800人,普通本科考研率达17.17%。荣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74项、省级391项,其中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二等奖8项,省一等奖38项,国际(美国)一等奖2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科竞赛成绩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依托河南经济产业链,布局建设纺织服装、电子商务、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一批特色专业集群,与高成长性企业合作共建了河南省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新增企业冠名班5个、奖学金8项,实现产学研合作更加精准对接,提升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耦合度。

四是夯实科学研究新基础,增强了学校发展支撑能力。贯彻落实国家“破五唯”、“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活动更多自主权”等科研工作指导思想,出台了《科研贡献激励办法》、《横向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研激励机制,激发了全校教师的科研活力和积极性。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科经费资助金额与面上项目立项数量均创学校升本以来新高。河南省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正式挂牌,新增河南省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国际联合实验室、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等2个省级平台,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各1项。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年度科研到帐经费达到6510.46万元,全校师均科研到账经费首次突破4万元。

五是取得师资建设新突破,增强了学校发展关键能力。牢固树立“引育并举”工作理念,牢牢把握“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的工作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管理监督机制。修订人才引进类型和标准,增强政策吸引力,大力引进符合学校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全年共引进优秀博士56人,应用型高级人才3人,客座教授6名,兼职教授24名。培养博士7人,公开招聘硕士21人。评聘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获批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青年骨干教师2人、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公派出国留学资格1人。学校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多,人才结构持续优化。

六是开创综合改革新局面,增强了学校发展治理能力。修订学校章程,规范财务治理,推进后勤改革,加大二级单位科研经费审批权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依法治校、依规办学的水平不断提升。出台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围绕改进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术能力、内部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废止、修订和出台一批制度,确保教育评价改革改在深处、落在实处,大河网、凤凰网、中国教育在线、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平台对我校经验做法进行了跟踪报道。实施目标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确党建思政、核心限定、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等目标任务,签订二级单位目标任务书,通过制度设计倒逼改革创新,学校内涵建设取得系列标志性、突破性成果,科研经费同比增长163.7%,博士引进数量同比增长80.6%,充分激发了事业发展内生动力。

七是实现发展环境新优化,增强了学校发展保障能力。坚决落实防汛抗疫政治任务,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科学研判,周密部署,精准施策,构建了坚实的组织、制度和队伍保障,凝聚了疫情防控最硬核力量,确保了校园安全和3万余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措并举开源节流,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软件类专业,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和产教融合项目,学校整体收入增加1.8亿元。适度推进外延发展,立项启动建设装配式建筑实训楼和西区4号实验楼两个重大校舍项目;完成南阳路校区、7号教学楼、网球运动场、知行书院办学场所、学生宿舍、浴室、公共艺术中心维修改造等10余项重要民生工程,可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同志们,以上是过去一年学校党政工作总体情况。此外,纪检监察、精神文明、统战群团、对外合作、后勤服务等工作也都蓬勃开展、硕果累累,为推动学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限于时间,不再详细报告。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感谢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对学校发展所付出的辛苦努力。

二、认清形势,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两个大局”背景下,教育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跳出学校看发展、立足全局看发展、放眼长远看发展,以前瞻性的眼光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遇,预估即将应对的新挑战,创新求变、积极应变,保持学校高质量发展态势。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很多,综合研判,机遇突出表现为创新驱动机遇和教育改革机遇,挑战突出表现为竞争压力增大和资源压力增大。

创新驱动机遇。国家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河南省正加快建设创新型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之首。楼阳生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与牵引,多次到郑大、河大调研,聚焦优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建设、专业调整等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尤其是,楼书记率队亲赴北京,分别与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进行会商会谈,连说三个恳请,希望对河南“多一些帮助”,助力国家创新高地和现代化河南建设。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应用型高校发展空间和作为空间得到极大拓宽。

教育改革机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大国崛起的关键路径。在高等教育改革上,河南省更是出实招、下重锤,“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高等教育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特色发展;深入推动高校布局结构、学科学院、本专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以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为引领,引导高等学校紧密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实际,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大改革蕴含大机遇,高等教育改革的速度、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各种政策红利叠加,学校步入了创新发展的黄金期。

竞争压力增大。中国教育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态势下,高等教育结构、质量、效益以及供给和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60%,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由2020年的249万人增加到310万人,净增60万人;将新筹建15所左右大学、15所左右普通本科院校、15所左右职业本科院校、50所左右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总数突破200所。目前我校专科生规模偏大,本科生规模偏小,综合实力不够强,特色优势不够突出,在新一轮的政策、生源、人才、项目等资源竞争中,压力很大、挑战很多。如何赢得机遇、赢得资源、赢得竞争,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资源压力增大。受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所限,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学校省级财政生均拨款仍然低于其它高水平大学,新的稳定性收入增长点依然较少,融资和创收能力突破性提升难度较大。特别是,河南省启动了实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今年起每年投入不低于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省属本科高校力争在三年内解决存量债务问题。按照省里政策,我校每年至少拿出7、8千万元还贷,才能在三年内化解债务。接下来三年,学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阵痛期、困难期,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将会造成严峻的运转问题,甚至错失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

三、明确任务,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基于对高等教育变革形势的分析,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今年有八项工作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概括为“六抓好六提升”。

(一)抓好育人根本任务,提升立德树人质量

教育具有上层建筑政治属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一要做实思想政治教育。近两年学校加强了思政队伍建设,引进了大批优秀的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思政队伍在数量上已经满足上级和学校发展要求,接下来,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工夫、求实效。要抓“示范”,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样板课,使立德树人渗透在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各课堂。要抓“培训”,加大思政队伍的专业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教师。要抓“课程改革”,制度化开展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信息化推进“一师一课”、“一课一品”建设行动,广泛实行“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思政课质量。二要落实五育并举。总体来说,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体美劳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体育要深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改革,多措并举、长效常态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美育要加强平台、课程和活动品牌建设,尤其是要建好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做优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劳育要着力抓好理论课、技能课和实践课建设。各学院要结合专业特色开发系列与劳动技能相关的课程,特别是要改善工程训练中心条件,争取实现学生金工实习全覆盖。在实践课上,学校将学生劳动教育与后勤服务改革有机结合了起来,从物业管理经费中划拨100万元,用于学生的有偿性劳动教育。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要做好学生劳动教育任务的安排部署、经费管理、督查督办、检查验收等,团委和学生处要做好学生劳动教育任务的具体落实。三要推进文化育人。制定《省级文明校园(标兵)创建方案》,持续打造河工榜样、河工经验、河工探索等校园宣传品牌,营造更优正能量文化环境,凝聚更强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四要打造工作抓手。抓“活动”,培育好书记、校长“一月一餐会”,机关部门“一处一品牌”和教学院部“一院一特色”等育人活动品牌。“协同”,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机构设置,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形成全员化、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模式。“考核”,“五育并举”工作成效作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推动五育并举行稳致远。

(二)抓好人才引进培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把握发展机遇需要人才,攻克挑战难关更需要人才,师资建设是学校发展永恒主题。一要强化柔性引进人才。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下工夫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实现借势借力、赋能发展。二要处理好人才引进规模、质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去年我校人才引进尽管规模增加了,但存在整体质量不高、结构失衡等问题,须及时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强化目标管理导向作用,加大力度引进学校重点发展学科领域的优秀博士,提高工业软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紧缺学科专业人才的引进待遇,全年力争引进不少于70名高水平海内外博士。三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博士基金、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的作用,提升人才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减少人才流失。四要培育拔尖人才。对照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类别和培育计划,实施学校拔尖人才“育苗计划”,向有潜力、有成绩的人才倾斜政策和资源,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育力度。五要完善教师激励体制。常态化开展科研达人、教师能手、育人标兵评选活动,定期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先进模范,营造教师发展优良环境。

(三)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今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学校“十四五”规划为引领,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牵引,改变人才培养“配给式”教育模式,强化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要优化办学规模和结构。在办学规模上,根据硕士点建设规划和审核评估要求等,逐步减少专科生数量,扩大本科生数量,今年预计减少近1600名专科生,增进240名本科生。在专业结构上改革,“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将全面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通过“撤、增、锻、塑”系列举措,撤停10%-15%专业点,新增一批特需急需、新兴交叉专业点,完成300个左右专业点锻强提质和1500个左右专业点重塑升级,建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3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700个左右。按照专业的占比排名,2025年,工学、理学、农学、文学、医学的专业点数占比将大幅提升,特别是工学类专业点数将占比专业总数的41.57%,比现在提升6.27%。省里的政策很明确,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新农科、新医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怎么办?必须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布局,否则将给学校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要紧密对接省里的部署,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为抓手,谋划好学科专业改革,加快提高专业建设整体质量,争取在专业撤、增、锻、塑上有实质性作为,获批更多省级一流专业、实现国家一流专业零突破。二要以OBE理念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深入贯彻OBE理念,凝练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全面梳理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课堂革命,以课程目标达成为核心,重构课堂要素,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激发教与学的活力。深化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实施学生课程学习体验评价和教师课堂教学体验评价,引导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客观评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打造工作抓手,广泛开展“院长说专业、教师说课程”活动,广泛宣传和深入落实OBE理念,营造教学创新发展氛围。三要深化产教融合。按照“无效益的退出停办、有效益的深化提质、效益高的升级产业学院”的思路,管理和发展好现有行业学院。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专业集群内专业的实质性融合。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和河南省示范软件学院建设为突破点,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学校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着力打造若干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四要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审核评估为引领,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以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为抓手,以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校内检查和校外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监控、实时反馈、检查修正,形成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五要抓好创新创业。提高学科竞赛水平,完善学科竞赛组织和奖惩制度,避免学科竞赛低水平、低质量运转,提高参赛水平和参赛成绩。落实“协同育人”,用好用足用活教师科研的20%资助经费,激励学生深度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加强就业工作,实施生源质量与就业能力提升计划,做好生源预期和就业市场分析,建立招生培养与就业反馈互通互联机制,强化学生考研工作,把就业质量纳入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提高学生高质量就业率。

(四)抓好平台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质量

今后我校科研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围绕做好做强应用研究,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培育大团队、产出大成果”。一要注重凝练科研方向。鼓励“自由探索”,更注重“集中力量”打造创新优势。各学院要结合学科专业布局,对科研方向做扎实、细致的研究工作,尤其要做好工业软件、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等重大研究方向的规划与制定工作。二要强化科研平台搭建。今年有几个重要的平台要建好、建出成效。第一个是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去年省委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我围绕高校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向省委提交了意见建议,得到了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楼阳生和副省长霍金花专门指示:“可以在河南省科学院设立一个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校内外纺织服装专业技术专家及骨干力量,召开相关研讨论证会,结合行业实践、产业需求,制定了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呈递副省长霍金花审示。经过与省科学院和科技厅的深入对接,已基本确定将我校牵头的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列为省科学院新增的第六个产业研究院。楼书记特别指示:要将产业研究院建设定位于跨学科、高校、省份的运转模式;要尽快细化建设方案,从可操作、做实层面积极推进。科研部门和有关学院要积极与省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对接,力争能够以纺织服装行业科技创新为抓手,深度参与河南省科学院建设,牵引学校科技创新走上新台阶。第二个是尼龙新材料实验室。我校已经与平煤神马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联合共建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切实融入到了河南省尼龙新材料研究的战略部署。今年要完成实验室和平台建设,确保与平煤集团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第三个是省级科研平台的整合发展。学校整合校内科研资源,组建了8个研究院(中心),并设定行政级别和岗位。要修订好《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谋划好省级科研平台的发展,坚决避免空壳运转、低效运转。三要增加高水平成果产出。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统筹,力争实现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字头”项目的突破,及科研经费总量持续增长,争取立项国家级项目6-8项。四要扎实提升科技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拓展壮大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群体和力量,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具有工程研发和创新潜力的优秀青年博士,广泛开展对接企业、服务产业、强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系列技术服务活动,逐步建立健全校政企融合、产学研一体的良性机制,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本年度学校科研到帐经费力争突破8000万元。五要优化完善科研管理和评价体制机制。针对科研堵点和发展需要,遵循“破五唯”思路,完善科研管理政策,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修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将科研工作量津贴切块拨付二级学院二次分配;设定专职科研岗,设置项目申报绿色通道,强化动态管理和周期考核,优化学术创新生态,做实科研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

(五)抓好专业硕士点培育,提升学科建设质量

学科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重点学科是某专业在同类专业中领先的学科,实行动态管理和任期考核。硕士点是由不同专业交叉形成的有特色、有优势的专业领域,必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所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及专业领域。从重点学科与硕士点的关系来看,基本可以对应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重点学科建设是基础,硕士点建设是重点。目前,我校四个重点培育的硕士点,发展比较缓慢,问题很多,特别是发展方向不够清晰,高层次人才较少,高水平成果奖缺乏,生均科研经费不足。2026年的申硕对于2035年升格大学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一步,不管困难有多少,压力有多大,我们都要勇担责任。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四项工作。一要扩大学术影响。谋划举办1-2场全国性的高水平、影响力大的学术会议,加强同行的合作交流,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力。二要与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研究院所和兄弟院校加强合作,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独辟蹊径、巧借外力。三要谋划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奖。各学院要开阔思路、抓好谋划,建好团队、做强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四要加强海外硕士研究生培养。集聚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凝练智能制造、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适时增设与工业软件相关领域的重点培育专业硕士点。

(六)抓好发展综合保障,提升内部治理质量

今年学校发展形势依然复杂而特殊,需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的工作原则,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各项综合保障工作。第一,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目前我国疫情形势虽保持相对平稳,但呈现出局部高度聚集、全国多点散发的态势,“外方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虽然河南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大部分区域已经解封,但解封不等于解放,学校一旦出现疫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困难与损失。尤其是,当前寒期结束,春运持续,全国性人群大流动开始,师生大规模返校复学,季节性传染病高发,疫情叠加风险进一步增大。希望全校上下务必继续保持战时状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进一步查摆管理漏洞、细化防控方案、强化督导检查、压实工作责任,全力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将强化追责问责,对对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置。

第二,扎实推进校园基本建设。今年校园基本建设任务较重。一是装配式建筑实训楼和西区4号实验楼两个重大校舍项目已经启动建设,要严格按照计划进度施工。二是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建设。学校拟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整合设机械、煤炭、服装等实训资源,一体化建设机械加工智能车间。今年投入940万左右,改造厂房,购置软硬件。实验室中心和有关学院要加快完善建设方案,尽快招投标施工,确保今年完成一期建设。三是学生宿舍制冷项目。制冷项目是省委和省委高校工委要求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后勤部门要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保今年正常供冷。四是智慧校园建设。由于疫情及合作方的原因,我校智慧校园建设进展缓慢,去年确定的18个建设项目未能如期完成。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要抓紧与合作方再沟通、再商谈,尽快敲定项目开展时间,特别是要制定好预案,确保今年智慧校园建设进展顺利。五是学生宿舍改造、桐柏路实验室改造等,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第三,深化综合改革。改革是我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最明显的特征。今年有四项大的改革任务。一是放管服改革。出台新的绩效分配制度,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分配新模式,优化绩效工资结构,放大绩效分配杠杆作用,加大二级学院绩效分配权限;改革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分配办法,将经费划拨至二级学院全权支配,今年遴选学院试点运行,以激励促工作,不断激发办学生机与活力。二是机构改革“三定”工作。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管理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制订“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适时推进“三定”工作,优化内部治理。三是书院制改革。书院制是完善育人模式的重要尝试和创新,要及时总结凝练经验,确保知行、力行书院高起点建设、高质量运转。四是后勤服务改革。后勤服务改革和培训中心机制改革,是学校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目前改革方案已经基本成熟,进一步完善后,要尽快启动改革工作,力争今年能够高质高效推进,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增进办学效益。

除以上工作外,还有三项重要的政治和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分别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接受省委巡视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这三项工作要贯穿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学校政治和思想建设的主线,一会儿刘书记会详细安排部署,我不再重复讲述。

同志们,刚才我围绕学校的办学成绩、教育发展形势和今年的重点工作,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希望同志们真切的体会到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压力感和危机感,做到脑中有任务、眼中有目标、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激情、手中有真章。尤其是,今年是干部换届后的第一年,各位中层干部能否赢得广大师生的信任,关键看能否能够理清发展思路、拿出创新实招、取得工作实效、实现事业出彩发展。期望广大干部能与校党委和行政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凝心聚力、携手奋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掀开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这么多。讲的不合适、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在座的各位多批评多指导,谢谢大家!

 

 


 

 

 

 

 

 

 

 

 

 

 

 

 

 

 

 

 

 

中共河南工程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2月21日印发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龙湖祥和路1号            电话:(86)-0371-62508001